当地时间6月26日,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本年度新成员名单。在534位新晋评委中,一个来自中国贵州凯里的名字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毕赣。
毕赣
年仅36岁的毕赣被称作“中国西南电影诗人”,这不仅源于他喜欢将自己的诗集融入电影,更在于其构建的影像世界中,处处流淌着诗歌的意象、韵律与结构感。南方小镇那特有的潮湿气息、时间错位带来的恍惚感,以及根植于乡土的、挥之不去的神秘主义色彩,共同编织出他独有的电影诗篇。
这位如今闪耀国际的导演,其电影之路的起点却充满了意外与反差。
高中时代,《导盲犬小Q》让他知道了“电影”这个东西,觉得以后可以拍拍电影。考上山西传媒学院后,他慕名观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起初只觉其晦涩无聊,甚至心生批判之意。然而,随着深入研读,塔可夫斯基那深邃独特的美学体系却让他深深折服。他在大学时期的作业《老虎》与《金刚经》已然初现塔氏美学雏形。
毕业后,他并未立刻投身电影,而是回到家乡凯里,经历了一段“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的迷茫期。他尝试开过婚庆公司,报考过客运站的职位,甚至考取了爆破证,计划投身建筑行业。在他充满哲学意味的解读中,爆破与拍电影竟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这个工种也是与空间的一种互动”。
丁建国与毕赣
听闻得意门生将去“炸石头”,大学老师丁建国心急如焚,毅然自掏腰包,全力支持他继续电影梦想。
于是毕赣没去当爆破员,转而“忽悠”了30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名不见经传的贵州小城“凯里”。怀揣着各方资助的20万,一部名为《路边野餐》的电影,在这片迷雾笼罩的土地上悄然开机。
彼时无人预见,这部小成本艺术片将会让世界影坛牢牢记住毕赣这个名字。
2015年上映的《路边野餐》故事表层是出狱者陈升寻找侄子的旅程,内核却是他在途中不断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旅行,重新审视自身生活的迷惘与救赎。
毕赣的野心绝非讲述一个清晰的情节,他倾力锻造的是一种能将记忆实体化的影像语言,让现实中的遗憾、未竟的承诺、遗忘的瞬间,得以在银幕上汩汩流淌。
《路边野餐》剧照
影片最初的命名《惶然录》,源自毕赣深爱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同名随笔集。而最终定名《路边野餐》,则是对斯特鲁加茨基兄弟所著同名科幻小说的致敬,塔可夫斯基曾将其改编为电影《潜行者》。
这一命名完美契合了影片的灵魂。在小说中,外星飞船造访后留下的奇异禁区,在毕赣的影像里化作了迷雾笼罩的凯里;而虚构的村庄“荡麦”,正是时间规则失效、记忆肆意生长的秘境。
《路边野餐》剧照
当陈升进入荡麦,那个震撼影史的42分钟长镜头缓缓展开。在这个非线性时空漩涡中,过去、现在、未来在雾气中相互渗透,而颠簸的手持摄影又在潮湿的异度空间中捕捉现实的碎片——陈升遇见了长大后的卫卫,邂逅了酷似亡妻的理发店女子,甚至替年轻时的自己对妻子唱出那首经典的《小茉莉》。
《路边野餐》剧照
这个充满魔力的长镜头,其诞生本身就如同一个奇迹——仅凭一辆摩托车、几辆汽车和手持稳定器便得以完成。
《路边野餐》花絮照
影评人戴锦华曾精辟地指出,毕赣在《路边野餐》中“发明了一种电影时间”,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链条,让记忆、遗憾、未完成的情感得以在影像的“当下”获得某种超验性的和解。
而梦呓般的诗句旁白,则让《路边野餐》彻底升华为流动的视觉诗篇。
“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
演员陈永忠(右)神似毕赣的偶像侯孝贤
毕赣非科班出身的姑父陈永忠,操着浓重的贵州边陲口音,平直又富于表现力地读出这句文绉绉的诗句时,那强烈的反差感,奇妙地弱化了影片近似纪实片般的“真”,又构建了扑朔迷离的似梦之感,使迷幻成为影片最核心的美学姿态。
当观众看完电影,不禁会像影片末尾角色说的那样:“真像是一场梦”。
导演毕赣
正是这样一个“草台班子”的作品,却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大放异彩,其中包括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奖。毕赣也便以“作者性”突破了华语电影的叙事传统,也让世界看到了华语艺术电影的新希望。
带着《路边野餐》的成功光环,毕赣在2018年带来了更具野心、投资规模更大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地球最后的夜晚》
7月20日 18:50即将播出
《地球最后的夜晚》这一名字取自波拉尼奥的小说标题,影片延续了诗性的内核,但披上了一层黑色电影的外衣。
12年前,贵州凯里发生了一起命案,罗紘武的好友因自己的疏忽被人杀害,他心怀愧疚,踏上了为友复仇的道路。罗紘武在追查凶手左宏元的过程中,被其情人万绮雯所利用,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12年后,因父亲去世,躲在缅甸避风头的罗紘武再次回到凯里。他发现家中坏了的钟表背后,藏有一张没有脸的照片和电话号码,种种线索都指向那个神秘女人万绮雯......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影片前半部采用非线性叙事,在现实与回忆的碎片中跳跃穿插,刻意营造扑朔迷离的悬疑氛围,如同罗紘武破碎迷惘的心境。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而当罗紘武走进一家即将倒闭的破旧影院,戴上3D眼镜的刹那,观众亦被邀请同步佩戴眼镜,与角色一同坠入一个长达60分钟、模糊银幕内外界限的沉浸式3D梦境长镜头。这一刻,观众与角色的感官体验前所未有地重合,共同卷入毕赣精心编织的、关于爱情、失落与终极救赎的迷幻漩涡。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在记忆的废墟和欲望的深渊里,我们如何寻找那或许永远无法抵达的“最后的夜晚”?毕赣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他让影像本身成为答案,让观众在如梦似幻的旅程中,品尝那份隽永而复杂的诗意。
该片成功入围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个融合了技术奇观与情感密度的长镜头,被影评人盛赞为当年“最疯狂也最梦幻的观影体验”。
《路边野餐》剧照
毕赣的前两部杰作《路边野餐》与《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深深扎根于凯里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因此,凯里这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成为了无数影迷心中的光影圣地与魔幻坐标。
在毕赣的镜头下,凯里那些被现代化进程遗忘的角落——幽深的废弃矿洞、蒙尘却残留着昔日喧嚣的老式舞厅、在风雨中吱呀作响的吊脚木楼,充满了泥土的腥气、生活的褶皱和时光碾压过的沉重质感,这与精心搭建的影视城截然不同。正是这份独特的潮湿与真实,滋养了毕赣电影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朦胧、忧郁与神秘。
导演毕赣
当影迷们开始担心毕赣无法脱离凯里,就像马尔克斯离不开马孔多时,毕赣于今年带着最新作《狂野时代》在戛纳进行了首映,完成蜕变——这是他首次脱离凯里的现实土壤进行叙事。
毕赣导演作品《狂野时代》
在2068年的末日世界,一位女性从脑部手术中苏醒,发现自己可能是世界唯一的幸存者,陪伴她的只有一个仿生人。
该片大多取景自重庆,影片框架如山城的构造一样独特,分为六个章节,分别对应五种感官(视、听、味、嗅、触)以及最终的“心灵”章节,大胆糅合了默片、谍战、黑帮、文艺、科幻等横跨百年的电影风格。
《狂野时代》剧组
《狂野时代》最终荣膺202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特别奖。当晚颁奖后有记者提问:为什么你们要设立这个“特别奖”颁给毕赣的《狂野时代》?
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回答:“这是一个我们单独设立的奖项。因为这是一部有奇特创造力的‘不明外来电影’,它反映了导演心中的梦。单在视觉方面,它已经俘获了我,我觉得这无与伦比,评委会集体同意给这部电影这个“特别奖”。
导演毕赣与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
这个奖项意义非凡,它是继贾樟柯2013年《天注定》获戛纳最佳编剧奖十余年后,中国大陆电影的再度获奖;也是继侯孝贤2015年《刺客聂隐娘》获最佳导演奖后,华语电影的又一次戛纳荣誉。
冥冥之中,毕赣与偶像侯孝贤完成了一次跨越十年的光影接力——2015年,正是侯导在戛纳登顶之年,也恰是毕赣凭借《路边野餐》初试啼声、震撼影坛的原点。
《路边野餐》
7月15日 21:15
即将播出
《地球最后的夜晚》
7月20日 18:50
即将播出
恰逢《路边野餐》首映十周年,凤凰卫视电影台将先后播映毕赣的两部凯里诗章。
这是一次跨越十年的光影重逢,也是一次重新理解毕赣的珍贵契机。我们无需执着于厘清每个情节的脉络,只需让自己沉浸于那片由他亲手编织、潮湿迷离的梦中。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在那里,时间可以弯曲,记忆可以重逢,而一场“路边野餐”或一个“地球最后的夜晚”,都可能成为记忆深处永恒的瞬间。
启恒配资-辽宁股票配资公司-全国十大股票配资平台-配资安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