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20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灯影绘梦徽韵新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张玮、付万云带领下,赴安徽省歙县富堨镇中溪村及周边区域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以传承歙县鱼灯非遗文化为核心,通过主题墙绘创作、深度非遗调研、在地文化考察、文旅需求挖掘等方式,探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新路径,为古村落注入青春创意。
画笔为媒,徽州古村焕新颜
在歙县团委推动下,此次实践活动创新采用“高校-民宿点对点”合作模式。7月10日下午,实践团抵达歙县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富堨镇中溪村德和山庄,省级农村产业带头人、德和山庄负责人汪虹艳带领团队参观民宿、农场及周边环境,并与团队分享了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以及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之路上的金点子,队员们被这位“黄山新农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深深打动。
随后,实践团便以山庄的白墙为画布,展开了以鱼灯非遗为灵感的墙绘创作。七月的徽州烈日当空,师生们顶着酷暑高温,从起稿时的反复斟酌,到调色时的精准配比,再到勾勒线条时的凝神聚力,每一步都力求完美。历时七天,三幅大型墙绘精彩亮相。其中20平米的“鱼跃徽州”墙绘作品最引人注目,巨型鱼灯从马头墙腾跃而出,元宵夜戏、稚童追鱼、烟火升腾等民俗场景交织,既重现了“一夜鱼龙舞”的盛景,又传递出“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团队负责人蒋雪涵同学指着墙绘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墙绘不只是画一条鱼,而是要‘讲透一条鱼的故事’,让鱼灯承载的徽州文化活起来。”中溪村党支部书记胡光红慰问实践团时赞叹:“这些墙绘成了村里新景点,师生们的公益行动给山村添了大彩!”汪虹艳作为山庄主理人也特地送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肯定:“贵校师生用辛勤汗水绘制的鱼灯墙绘,让民宿焕发新生!”
图为安农大暑期实践团队师生在歙县中溪村民宿墙面合作鱼灯主题墙绘 郑炜摄
非遗溯源,鱼灯技艺薪火传
为深化创作内涵,实践团赴“嬉鱼灯”之乡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进行非遗文化溯源。在村委会,驻村工作队专干胡忠心介绍了村落历史,随后,非遗传承人汪丽君带领实践团参观了“汪满田鱼灯工坊”和“汪氏宗祠”。“汪满田鱼灯有 600 多年历史,以前是为了祈福,现在成了我们的文化名片。”在工坊中汪丽君详细介绍了从选竹材、扎骨架到裱纸张、绘鱼纹的完整鱼灯制作流程。
实践团还去非遗传承人汪胜娟家中进行了专访,她现场展示了竹制鱼灯骨架的娴熟技艺,劈篾、弯折、绑扎一气呵成,令人惊叹。队员们也在专业指导下体验了扎鱼架、画鱼纹等。从祠堂寻迹到工坊参观再到传承人“手把手”教学,队员们全方位体验鱼灯非遗魅力。“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汪满田鱼灯的壮观,今天亲手做才懂,这鱼灯里藏着多少代人的坚守,太震撼了!”队员陶涛感叹道。
图为汪满田鱼灯非遗传承人汪胜娟现场展示竹制鱼灯骨架制作 郑炜摄
文化寻根,徽州古韵启新思
为厚植设计创新的文化根基,实践团深入探寻徽州文脉。在歙县徽州古城内的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团队一行通过“行进式观展”串行在“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等五大主题展厅,在徽州民居、祠堂、书院等复刻场景中,体会“移步换景”的设计,数字展陈区全息投影与实物展品相映成趣,师生与讲解员就“非遗活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展开交流。
在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许村,团队沿昉溪河与富资河考察1.5公里古建筑群,团队用无人机对这些保存完好、主体结构清晰、协调一致的古建筑风貌进行了全景影像采集,还重点对比歙县境内现存的两座珍贵四面石坊——徽州古城内的“许国石坊”与郑村镇丰口村的“四面坊”,全面记录了石坊的雕刻纹样与结构特色。“博物馆的展品是凝固的历史,古村落的一砖一瓦是灵感的源泉。”指导教师付万云说,“这次寻根,定能让后续设计更有文化底气。”
图为位于歙县徽州古城内的许国石坊局部 陶涛摄
设计赋能,文旅融合探新机
团队聚焦设计赋能,着力地域文化资源挖掘,深入探索文旅融合路径。在中溪村村委会,团队与胡光红书记深入交流,书记介绍当地建筑特色及三田、高金古村落开发规划,坦言“游客停留短、体验单一”是当下痛点。“村里的古民居有特色,鱼灯非遗有底蕴,但怎么把这些串起来,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一直是我们琢磨的事。” 胡光红说。团队提出“非遗+旅游+研学”模式,并拍摄相关宣传片,同步发布自媒体平台,助力乡村宣传推广,此外由团队设计的鱼灯研学及歙县数字古建筑课程方案,也有望纳入民宿及村小学课后活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此外,团队还与中溪村、汪满田村的民营企业代表进行了多轮访谈,围绕民宿环境、农产品及文创产品设计需求进行深度交流。基于调研,草拟了手绘地图、包装设计方案,并构思了以歙县鱼灯为核心元素的系列文创产品概念图。“‘安农人’给我们歙县‘青农人’带来的这些设计,能把我们这儿好的文化和风景都带到全国各地!”汪虹艳对团队的创意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接地气又有新意,希望能尽快落地,肯定广受欢迎!”
图为团队指导教师张玮向省级农村产业带头人、德和山庄负责人汪虹艳进行设计方案汇报 郑炜摄
多方聚力,校地合作续新篇
此次实践得到歙县团委、中溪村、汪满田村村委及当地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歙县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农大‘三下乡’带来的墙绘作品和设计理念,为挖掘本地文旅资源提供了新思路,随‘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战略的推进,未来我们产学研合作空间巨大。”
“我们不仅关注短期的实践成果,更希望形成可持续的设计方案,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长效支持。”团队指导教师张玮在总结活动时强调,后续将组织师生基于调研数据持续完善设计方案,“真题真做”切实推动“高校设计资源库”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
从墙绘创作到非遗体验,从文化探访到需求挖掘,这支年轻的团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画笔描绘希望。7月20日,实践团返程时,鱼灯墙绘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安农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窗口,也是校地企产学研多元合作的新起点,亦是青春创意与千年徽韵碰撞出的新火花。
图为非遗传承人汪丽君带领团队于汪满田鱼灯工坊内参观 胡忠心摄
(张玮 陈阅 张征 蒋雪涵)
启恒配资-辽宁股票配资公司-全国十大股票配资平台-配资安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